畢和和,女,漢族,1981年5月生,山東威海人,威海市文登區(qū)天福街道召文臺社區(qū)網(wǎng)格員。
孝道當先 贍養(yǎng)公婆無怨無悔
2002年的一天,公公因車禍喪失了行走能力,婆婆年輕時就患有精神疾病,兩人生活均失去自理能力,常年在家中居住無法出門,所有的飲食起居都需靠人照料。結(jié)婚前,她就了解到公公婆婆身體不好,但絲毫沒有嫌棄。
畢和和自2007年嫁入家中以來,一直堅持與公公、婆婆生活在一起,并主動挑起了照顧公婆的重擔。為照顧好公婆,她自學理發(fā)、按摩等技能,定期為他們理發(fā),在家中為二老推拿按摩,并且時刻讓公婆保持干凈整潔。為了讓公婆一日三餐均衡營養(yǎng),不論寒冬酷暑,她早上第一個起床,為公婆做好早飯,端到桌前。十幾年如一日,從未叫過一聲苦,也沒說過一句累,她經(jīng)常說:“丈夫的母親就是她的母親,照顧公婆是每個兒女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”。
她用無私的雙手托起了公婆的老年生活,她用善良的心照亮了家里的每一個角落,她用行動詮釋了“孝道”的真諦,她對家庭的愛心和責任感動著身邊的親鄰好友。
無私奉獻 營造和諧社會氛圍
有了照顧公婆的經(jīng)歷,在她從事網(wǎng)格員工作后,對社區(qū)內(nèi)貧困、獨居、有殘疾的老人們有著特殊的情感。初次走訪時,畢和和得知邢大姨家的孩子十四年前因病逝世,受此刺激,大姨總是把自己關在屋里,不接觸任何人,哪怕是自己的親戚愛人她也熟視無睹,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中。畢和和了解到她的過往后,定期到她家陪她聊天,解她心結(jié)。時間是最好的相伴,經(jīng)過五年多的接觸安慰,大姨從抵觸到信任,慢慢地把畢和和當成了無話不說的家人。在畢和和的耐心開導下,邢大姨也逐漸開朗起來,時常走出家門,重新融入社會,過上正常生活。
王大姨今年已經(jīng)80多歲,兩個兒子均不在身邊,自己獨自生活。畢和和每天上班前,第一件事就是過去看看大姨,幫她找找東西,陪她說說話。在走訪失獨家庭張大叔家時,剛好遇到下雨天,畢和和看見大叔家的地面上擺滿了盆子用來接屋頂漏下的雨水,大叔解釋:雖然他住的房子年歲長、屋頂破,但他和老伴還年輕,這點困難自己能想法解決??粗笫迕媛兜木綉B(tài),她立即把情況反饋相關部門,并多次溝通協(xié)調(diào),帶領工作人員上門勘察評估。在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,張大叔房屋維修列入日程,并用最短時間對大叔家的房子和院子進行了改造維修,大叔大姨高興之情溢于言表。
熱心公益 弘揚倡孝揚善之風
2012年以來,她每年帶頭參加植樹活動、定期去敬老院為老人理發(fā)、資助貧困家庭、關愛貧困學生,組織公益活動400多場次,累計服務時間2000多小時。在從事公益的路上,畢和和不局限于日常的網(wǎng)格工作、志愿活動,還自主創(chuàng)新,努力求變。她帶領志愿者運用專業(yè)社工理論,采用“專業(yè)社工+志愿者+社區(qū)”聯(lián)動模式,走進貧困家庭,關愛失獨老人。從他們的生活細節(jié)入手,尊重老人、理解老人、關心老人,和老人共同回憶往事,耐心傾聽,一點點打開老人的心扉,最后和老人成為無話不談的忘年交。畢和和還帶領志愿者,定期舉辦失獨老人生日聚會,讓老人們看到生活的希望,提高了幸福指數(shù);組織70余場重陽節(jié)慰問活動,慰藉老人孤獨的心靈。
在照顧公共婆婆、熱心公益的同時,畢和和也沒有忽視子女的教育,在教育子女做人做事上盡職盡責。都說父母是孩子的“第一任老師”,畢和和以身作則,用實際行動影響和教育孩子,為他們樹立起“孝”的榜樣,讓孩子看在眼里、記在心里,自小就懂得了孝順父母和善待他人的優(yōu)良品質(zhì)。
她是一個平凡的普通人,但她卻用自己的行動發(fā)揚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”的傳統(tǒng)美德,傳遞著新時代孝老愛親的正能量。